6月29日:Koblenz

Note: This post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.

昨天在Anja家借住一晚,禮拜一人家要上班,把我載到昨天一起吃飯的朋友Holger和Dorothee家。他們家也有個沙發客Laura從美國來,剛好今天跟我一起在Koblenz閒晃。Holger是中學英文老師兼電腦教師,雖然看起來大塊頭,但是實際上非常親切,而且會把事情解釋得很清楚,我想他是個很稱職的老師。

Koblenz現在有很多地方都在施工,準備2011年的花園展,所以有點可惜。他們打趣地說,應該要2011年的時候再回來看,Koblenz就會變成一個很漂亮的城市。雖然如此,我和Laura還是在城裡晃了整天,一邊走路一邊聊天,交換旅遊的時候發生的趣事。

要離開之前,回到Holger和Dorothee家拿我的行囊,剛好他們兩個都在家,又坐下來開始聊天。從氣泡水一路聊到種族問題,不知不覺又聊了一個小時,不過討論的內容真的都很有趣,德國、美國、台灣觀點各執一方。

這是產生氣泡水的機器。根據Holger的理論,德國有很多休火山,但是仍然有一點點東西從底下冒出來。有的時候冒在水裡面,就變成氣泡水了。因為這樣大家喝習慣了,所以很多人覺得沒有氣泡的水根本不是水,不能喝。雖然超市買得到氣泡水,但是要搬回家,尤其是搬上沒有電梯的五樓是件費時費力的工作。於是聰明的德國人發明了這台機器,裝上瓶裝的二氧化碳後,只要加自來水就可以變成氣泡水!可惜買回台灣大概也沒有用,因為沒有瓶裝的二氧化碳。

講到從前德國的邊界,Holger說從前並沒有「德國」這種東西,而是很多個小王國彼此不停征戰。他說,就好像Georgia和Alabama不停戰爭一樣,沒完沒了。尤其是和法國人,大大大小的爭端從來就沒有停息過,最近60年歐盟的和平是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。平息爭端的功勞要歸給交換學生計畫,開始了解對方的文化,才會體認到我們都是一樣的。同樣為人,有同樣的情緒和同樣的問題。

我提到我之前去猶太博物館,發現自己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接納不同種族。Holger說可能還要一段時間,他們也是經過一段時間(和一段悲慘的歷史)之後,才慢慢接受這個觀念的。有個很有趣的觀察是,白種人似乎可以跟任何人種通婚,大家不會覺得太奇怪。白人跟亞洲人、白人跟黑人、白人跟中東人。但是鮮少看到亞洲人跟黑人,或是西班牙人跟非洲人。奇怪的是,就連我(亞洲人)也是覺得白人跟黑人就還好,亞洲人跟黑人就很怪,不知道該怎麼解釋。

希望再過一個世代,我們真的能夠進步到放下種族之間的偏見。畢竟那只是少於1%的基因不同,語言不是絕對的障礙,文化也不是絕對的障礙。時間要到了,依依不捨地揮別這對有趣的夫婦和新朋友,搭上火車前往Bonn。

景點,教堂、雕像、墓碑、藝術品,只是人們的象徵物。個別的人們和思想,才是真正值得了解,能夠互相交流的重點。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,認識不完,有機會還是要好好把握。所以我們才會覺得Couchsurfing是個值得推廣的主意,讓更多人有認識彼此文化的機會。


橫跨萊茵河的橋。為了保存萊茵河的景色,從Mainz一直到Koblenz之間都沒有橋樑,要靠渡輪接送。


德意志之角,變成本文的配角了。


上面是比較久之前的二氧化碳罐子,稍微重一點。後來又改良,變成上文中那台機器,瓶子的體積又更小了。只要裝自來水,把白色管子放進瓶子打氣,就會變成氣泡水了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
 

Copyright 2006| Blogger Templates by GeckoandFly modified and converted to Blogger Beta by Blogcrowds.